左都御史

4月10日

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天下皆知。左宗棠收复新疆,其声望与地位达到顶峰,李鸿章发现,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功劳,都是因为背后有胡雪岩这个钱袋子在支持,所以他提出了“倒左先倒胡”的策略。

1883年,中法战争又阴云密布,左宗棠再次主战,李鸿章再度主和,李鸿章生怕大批资金再度流入主战派手中,致使北洋系经费来源不足,因此决定发动“倒左”攻势。

打仗打的是钱粮,要想控制住左宗棠,必先废掉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。当李鸿章得知胡雪岩要耗费巨资打生丝大战,而左宗棠又不在两江的消息后,他与盛宣怀筹划置胡雪岩于死地的计划。

胡雪岩自己丝毫没有想到,自己已落入李鸿章和盛宣怀的陷阱。胡雪岩与各地分号联系收购事宜,处处都需要通过方便快捷的电报。由于盛宣怀掌握着电报局,利用对电报的监控,胡雪岩买进卖出的情况被盛宣怀一手把控。

盛宣怀频频发出电报,指挥属下对胡雪岩的蚕丝生意进行阻击,并利用私人关系致电各外国商行,请他们暂时不要购买胡雪岩的蚕丝。当胡雪岩的大笔流动资金积压在蚕丝上时,正好赶上要支付军费,财政状况顿时变得捉襟见肘。

恰好这个时候,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的一笔款项到期,需要偿还本息共八十万两。和往常一样,这笔钱不是胡雪岩私人所用,而是由他做中间人向外国银行所借,还款时由他出面为国家先行垫付,再由各地财政补上。

若在平时,这八十万两银子根本不在胡雪岩眼里,随手就垫上了,无奈此时青黄不接,他只好眼巴巴盼着上海道的欠款能尽快到账。

盛宣怀手握电报资源,对胡雪岩的财务状况了解的一清二楚。他敏锐地意识到,时机到了!于是他亲自到上海,利用李鸿章的官威使上海道台邵友濂答应,将这笔欠款往后拖了20天。

胡雪岩等不来这笔救急钱,汇丰银行又在盛宣怀的鼓动下,开始催款了。因为和洋人叫板,胡雪岩已经得罪了洋行以及整个买办集团,当时号称“洞庭山帮”的买办领袖席正甫,正为汇丰银行工作。

在他的策划下,整个上海滩竟没有一个人借给胡雪岩银子。无奈之下,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私产阜康银行里抽出80万两银子,先还了汇丰银行。

通过电报,胡雪岩的每笔资金调动都逃不过盛宣怀的眼睛,当时胡雪岩支付完贷款,阜康银行库内也就没有多少现银了。于是盛宣怀一方面托相熟的豪绅到阜康银行提款挤兑;另一方面又通过电报,以上海为中心,在各地散布“胡雪岩生丝生意大赔,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”的谣言。一时间,取款的人踏破了阜康银行的门槛。

眼看挤兑风潮即将形成,胡雪岩急忙赶往上海催办钱款,同时还向北京发电报,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援手相助。上海道台邵友濂得到风声躲出去了。而胡雪岩发出的求援电报却被盛宣怀严令扣下。

适逢中法开战和世界经济危机爆发,时局动荡,胡雪岩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周转失灵。挤兑风潮愈演愈烈,胡雪岩只好把自己的地契和房产都抵押出去,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,希望能度过难关。无奈大势已去,阜康银行轰然倒闭,胡雪岩这时才得知,幕后黑手竟是盛宣怀。

正当胡雪岩的“阜康集团”轰然倒塌时,1885年初,左宗棠的楚军在西南边陲获得“镇南关大捷”。李鸿章却罕见地在世界外交史上搞出一个特例,以致中国“不败而败”,法国“不胜而胜”,签订了一个有利于法国的《中法新约》。

左宗棠辛苦取得的胜利,竟被李鸿章送给了法国人,左宗棠愤恨地说:“对中国而言,十个法国将军,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。”

1885年9月,左宗棠在福州钦差行辕任上病故。这时,李鸿章又上了一道足以置胡雪岩于死地的奏折——奏折中声称,胡雪岩向洋鬼子借高利贷,吃了朝廷的回扣。

慈禧太后勃然大怒,下令一查到底,胡雪岩被抄家、革职。从此北洋、淮军系压倒了湘军,李鸿章和盛宣怀这对政商组合最后控制了大清帝国的主要财政资源。

胡雪岩彻底败了,李鸿章和盛宣怀以这种卑劣手段获得的胜利似乎并不光彩,无奈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取得,向来都是这般见不得光。

赞 (562)
收藏 (0)
发布评论

分享到:

共享经验

我的微信号:13296678637 (左侧二维码扫一扫)欢迎添加!

防癌处方
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